专访导演杨阳:返璞归真,以现实笔触让“修仙”故事“落地”

  中新网北京8月5日电 题:专访导演杨阳:返璞归真,以现实笔触让“修仙”故事“落地”

  中新网记者 高凯

  “这个作品最吸引我的一点,是它讲的首先是凡人。”

  备受期待的IP《凡人修仙传》真人版剧集近期播出。该剧导演杨阳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,谈及此番创作,这位曾经执导过《梦华录》《不完美受害人》等作品的导演直言,原著最打动她的并非修仙法则的玄妙,而是主角作为“凡人”的生存本能。

  杨阳对《凡人修仙传》的解读首先落在了“生存”二字上。“我和团队最先说的就是要脱掉修仙剧的华服,将抓手始终放在‘凡人’上,返璞归真,将一切落在‘真’上。”

  “现实主义是根,浪漫主义是光。”杨阳如此定义剧集的叙事基调。她将“凡人的挣扎”贯穿于“打怪升级的修仙之路”,“一切从现实的‘真’出发”,令叙事在生存逻辑与修仙想象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
《凡人修仙传》海报。受访者供图

  “韩立不是天生的英雄,只是一个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普通人。”杨阳坦言,比起“逆袭”,自己在这个故事中感受到的更多魅力来自于“普通人的生存之路”。

  对“凡人底色”的坚守贯穿在剧集角色成长的细节中。韩立“眉头一皱退至众人身后”的下意识动作之所以被读者和观众津津乐道,正是因为“这是人物心理真实性的直观表现,是凡人的谨慎——先活下来,才有资格谈别的。”“从‘活下来’到‘活得好’,再到‘能力惠及他人’”,在杨阳看来,这种生存逻辑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“修身齐家”的精神内核,“也是这个修仙故事所呈现出的现实意义”。

  随着剧集的播出,特效与打斗场面受到关注,从各式各样的灵兽与妖兽,到神仙法器、符箓呈现,从近身缠斗到使出身法手诀的仙人之姿,带来极致观剧体验,不断推进故事发展。

  杨阳坦言《凡人修仙传》的特效量是自己“职业生涯之最”。剧集尽可能还原在原著中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“名场面”,让想象落地的出发点依旧是“返璞归真,大道至简,浑然天成”。

  “由人物命运带着走”,杨阳在平衡文戏武戏关系上所坚持的原则简洁有力,“特效大场面也好,打戏也好,必须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他强烈要活下去的愿望结合起来,才能获得真正的张力。”

  在近日播出的第11集中,主人公与妖兽墨蛟的对决很受关注,“对于墨蛟其实我们有很多版设计图,但最终还是决定从现实出发。”在杨阳看来,墨蛟虽然是想象出的怪兽,但只有当其某些特质能与人们的真实经验有所联系,才会有震撼感。“它是一个在山洞的水中孤独潜行的二级妖兽,可以想象它的外皮坚韧滑腻的感觉,与暗湿环境相合,它会非常狡猾、阴鸷。”

  杨阳表示,剧中相关设计皆是如此,如血玉蜘蛛,正因“设身处地”考虑到其常年在矿洞生存,主创决定其“一出场身上挂满了各种寄生物”。杨阳将围绕妖兽生长环境的推敲笑称为“一方水土养一方兽”,“完全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去想象这些妖兽,赋予它们各自独特的性格,才能够活灵活现。”

  摒弃“光波对轰”的悬浮,该剧动作设计同样锚定“真实落地”。

  从传统文化中为修仙世界寻找“根脉”,《凡人修仙传》构建起一套“可解读”的仙界视觉体系。五行哲学成为法术设计的核心框架,颜色与门派严格对应,“在打斗场面中,观众能一眼认出‘这是风,那是火’,而不是一团模糊的光。”杨阳说。

  “法术不能凭空出现,要和环境‘对话’。”杨阳要求打戏必须“扎根场景”:在沙土地打斗时,风系法术会卷起真实沙尘;在水边对决时,水系法术会激起涟漪水汽。这种“环境反馈”让天马行空幻想中的法术有了“物理重量”。

  “修仙者的力量是‘排山倒海’,但动作要像‘行云流水’。”杨阳表示,此次剧集主演以过硬的舞蹈功底将法术动作演绎为“流动的力量”——释放法术时手臂如狂草舒展,指尖却凝力如钉,“这就呈现出了修仙与武侠的区别。”

  她说,所谓打戏的内核,是将“脑力较量”具象化。“观众看到的是拳脚,感受到的是‘绝境求生’的紧迫感。”《凡人修仙传》的打戏,还在于“做减法”——减去浮夸的爆炸,减去无意义的炫技,减去脱离逻辑的“秒杀”,只留下“角色的意志、环境的阻力、文化的重量”。

杨阳导演(左三)在片场。受访者供图

  从韩立最初纯手工织布上染并缝制的粗布服装,到炼丹制药过程中完全按照古书描述呈置的各种原料与药罐皿器,在杨阳的现实主义手法中,对细节的“真”有很高追求。“观众或许在一闪而过的镜头中不会注意药圃的陶罐如何摆放,但正是这无数细节的积累,才最终成为这个修仙世界可信度的基石。”

  “让修仙世界回归人间”,为此,在《凡人修仙传》中,实景拍摄及航拍镜头被大量使用,流云飞瀑、奇山静湖、朝露晚霞赋予虚构的天南大陆以真实可触的质感,“道法自然”的修仙意趣依靠山川湖泊的自然美得以“落地还原”。

  剧中“仙人乘槎”的飞行场景,复原古画中“树根为舟、仙鹤为伴”的意象。“古人的浪漫是‘乘槎浮于海’,我们要做的是把这种浪漫讲给当代人听。”杨阳说。

  据介绍,制作团队从中国古代画作、神话、典籍等汲取灵感,让器物、道具、置景等皆具有文化根基及古典美学呈现。

  从着意于凡人的“生存之道”,到特效打戏的真实落地,再到传统文化元素与中式浪漫,《凡人修仙传》被认为以现实主义笔触呈现出修仙剧的一番新貌。“修仙的浪漫,终究要落地在凡人的土壤里方显魅力。”杨阳说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
直接打开
<kbd date-time="p1mmCq"></kbd><del id="4gPWzP"></del>
分享成功
热门导读
<b lang="Y4bPHv"></b>
  • 最后的欢爱私语高清未删减
  • 关于肉体私语未审核版
  • 秘密的裸足诱惑uncut
查看更多

《床上的罗曼史经历原画质》

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6:25:47 那一夜的夜行故事原版 来自湖南

最后的艳情约会原版  除了石砌的建筑址,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形制各异的彩陶器,以及前所未见的人体陶塑像、双龙首玉璜、绿松石鸟形饰件。郭大顺意识到他们所捕捉到的分明是文明的信息,于是在年底普查总结汇报会上,他试探性地提出了东山嘴遗址与史前祭祀和文明起源的关系,这也是他第一次将红山文化与文明起源联系起来进行思考。  “牛河梁遗址发现之后,的确起到了一个作用,就是把整个讨论往前推了一步。”面对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郭明对牛河梁之于四十年前那场讨论的意义如是说到。其实早在1931年,李济在谈及山东城子崖发掘的意义时就说过:“现代中国新史学最大的公案就是中国文化的原始问题。”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“中原中心论”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,即使有诸如良渚文化的发现,也被视为龙山文化系统的一部分。直到1981年,苏秉琦的“区系类型”说的正式提出,才以“满天星斗”的格局打破了原有观念。随着牛河梁遗址的发掘,1986年考古学家严文明也提出了“重瓣花朵”说,在承认各地区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同时,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“分层次的向心结构”。几乎与此同时,美籍华裔学者张光直提出了“中国相互作用圈”,指出各文化区平等独立又紧密联系,共同形成了“最初的中国”。  4、进出上述五街道的货运车辆,已办理蓝卡登记及重点保供车辆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(或查看24小时内核酸检测记录),无蓝卡登记车辆不得通行。货车只允许一名驾驶员,中途不得下车,严禁货车夹带人员。主城区轻轨、公交车、出租车及网约车通往金普新区的线路暂停;五个街道辖区内公交车暂时停运。加强对各卡口管理,保障防疫、保供车辆正常运行,最大限度减小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。
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
展开
打开APP,阅读全文
支持楼主

95人支持

阅读原文 阅读 3630106
举报
热点推荐
  • 梦中的花园影像原版

    2025-08-05 16:25:47

  • 最后的夜宴私语完整版资源

    2025-08-05 16:25:47

  • 关于色经历高清未删减

    2025-08-05 16:25:47

  • 我们爱欲冲动完整版本

    2025-08-05 16:25:47

  • 一次诱惑冲动rawversion

    2025-08-05 16:25:47

  • 一次私语冲动高清未删减

    2025-08-05 16:25:47

安装应用

年轻、好看、聪明的人都在这里